五蕴分别是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五种。在五蕴中,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,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。
一、色蕴,“色”是指物质。色蕴是指一切有形态、有质碍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,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物质现象。色蕴又具体包括地、水、火、风等四大物质因素。人们常说的四大皆空就说的是这四大。
二、受蕴,是指感官接触外物所生之感受或情感等。
三、想蕴,通过对因接受外界事物而产生的感觉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觉和表象。
四、行蕴,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行动意志。
五、识蕴,主要指人的意识作用。比如,区分与认识事物等。
五蕴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要表明在五蕴之外不存在独立的“我”或永恒不变的主体,世间所谓的“我”仅是五蕴暂时的和合,“我”实际上并不存在,而人之所以有痛苦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,把五蕴认做实在的“我”或不变的主体来执著。
1、心经字数虽短但义理极为深奥。集禅密净于一身的黄念祖大德曾说,如果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浓缩的话,就是一部《心经》;如果《心经》浓缩成一句话的话,就是这一句“照见五蕴皆空”;如果再浓缩成一个字的话,就是一个“照”字。
2、五蕴中的“色”指的是一切物质现象,包括我们的身体等;五蕴中的“受、想、行、识”指的是一切精神现象,包括我们的思维感受等。凡夫认为这“五蕴”都是真实存在的,但是观世音菩萨进入“甚深般若波罗蜜多”时,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看到了真相,告诉我们“五蕴”的本体皆空,五蕴是一种因缘和合的现象,当因缘不具足时,自然消灭,不是永恒存在的,是一种假象。而看到事实真相的方法就是“照”。“照”的意思是不参杂一丝一毫的主观判断,离开一切思维,如同镜子照物一样,物体是什么样,镜子中就显什么样,完全客观地反映物体的本来面目。想达到“照”的境界是需要断除一切妄想杂念才能做到,而这对于凡夫来说极为困难,是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才能办到的事。